《柳葉刀》雜志新冠委員會主席、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克斯參加南財國際論壇 解讀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全球合作態(tài)勢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施詩廣州報道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qū)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 世紀經濟報道》承辦的“新戰(zhàn)略、新開放、新啟航——2021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將于12月3日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召開。
屆時,世界知名經濟學家、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解決方案網絡主任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將就“后疫情時代的綠色發(fā)展與全球經濟合作”分享他的觀點。
美國需與中國展開合作
作為可持續(xù)發(fā)展領域的標志性人物之一,薩克斯致力于消除極端貧困和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發(fā)展問題專家。
在2001年至2018年期間,薩克斯被聯合國原秘書長安南、潘基文、現秘書長古特雷斯聘為特別顧問,是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2000-2015)和聯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2015-2030)。
除了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之外,薩克斯也是《柳葉刀》雜志新冠委員會主席。他認為,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世界本可以且應該能從中國的應對舉措中學到更多知識。
薩克斯指出,疫情導致全球數億人陷入貧困,面臨著日益嚴重的饑餓和許多其他人道主義威脅。
他還強調,抗疫需要全球的協同合作?!拔覀冃枰谌蚍秶鷥韧茝V疫苗接種。為了保證疫苗的充分供應,中國、美國、歐洲、印度和俄羅斯需要開展系統性的合作,將疫苗送到急需的地方。各國也需要學習中國的成功案例,通過廣泛的病毒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必要的醫(yī)學隔離、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其他有時被稱為非藥物性干預措施的防控手段來阻止疫情的擴散?!?/p>
薩克斯呼吁,美國需要與中國展開良好合作,而不是試圖強迫中國按照美國的意愿做事?!笆澜绮皇且粋€零和游戲,而是正和博弈,合作將為各方帶來積極利益?!?/p>
他補充稱, “美國可能認為自己正在與中國進行長期的意識形態(tài)斗爭,但中國不會像2017年美國國家安全戰(zhàn)略所宣稱的那樣‘侵蝕美國的安全與繁榮’?!?/p>
“休克療法”之父
過去20余年里,薩克斯因采用大膽而有效的策略應對復雜的經濟挑戰(zhàn)而受到廣泛認可,也是經濟領域“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的提出者。他曾擔任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和中東地區(qū)等多國政府和領導人的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顧問,為當地的經濟“把脈”。
在20世紀80年代擔任玻利維亞政府顧問期間,薩克斯提出了一套經濟綱領和經濟政策,其主要內容包括實行緊縮的金融和財政政策,壓縮政府開支,取消補貼,放開價格,實行貿易自由化,通過貨幣貶值實現匯率穩(wěn)定,進一步改革行政和稅收制度,將部分公營部門和企業(yè)民營化,重新安排債務和接受外援等等。由于這套經濟綱領和政策的實施,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在短期內可能使社會的經濟活動出現“休克”狀態(tài),因此被稱為“休克療法”。
值得一提的是,薩克斯于2001年至2003年曾參與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研究與制定。在此期間,薩克斯曾到訪中國西部多地,為中國政府提供發(fā)展建議。他表示,地方政府謀求發(fā)展的決心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地方政府明確合理的計劃和國家層面對基礎設施的大力投資,使西部地區(qū)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源頭。
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稱,薩克斯教授作為當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之一,他的建樹是重大的、全面的。
此外,他撰寫并編輯了大量書籍,如《紐約時報》的三本暢銷書:《貧困的終結》(The End of Poverty)(2005年)、《共同財富:擁擠地球的經濟學》(Common Wealth: Economics for a Crowded Planet)(2008年)和《文明的代價》(The Price of Civilization)(2011年)。
他還撰寫了《推動世界:肯尼迪對和平的追求》(To Move the World: JFK’s Quest for Peace) (2013年),《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時代》(The Ag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15年)、 《全球化簡史》(The Ages of Globalization)(2020年)。
薩克斯曾獲得全球環(huán)境領域的權威獎——藍色星球獎(Blue Planet Prize) ,也曾兩度被《時代》雜志評為"100位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領袖",被《紐約時報》稱為"可能是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