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行情
  • 上證指數---
  • 深證成指---
  • 創(chuàng)業(yè)板指---
  • 滬深300---
  • 中證500---
  • 科創(chuàng)50---
首頁 > 汽車 > 正文

投入230億歐元全面轉向電氣化: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發(fā)布2030愿景

2022-01-28 14:33:42 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杜巧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杜巧梅 報道 當地時間1月27日,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對外發(fā)布了多項面向2030年電氣化的轉型規(guī)劃。

按照聯盟戰(zhàn)略,聯盟三方計劃在未來5年投入250億歐元用于電動化轉型,目標是到2026年,力求在90款車型中,通用平臺的使用率從60%提升至80%;2030年前,發(fā)布35款全新純電車型,其中90%車型將基于5個通用電動汽車平臺開發(fā)。

此外,基于聯盟現有的CMF-EV和CMF-AEV兩個電動平臺,2024年將推出全新CMF-BEV平臺;到2030年,基于CMF-EV開發(fā)的車型將由2款擴展至15款以上,涵蓋5大品牌,預計每年產量將達到150萬輛。

電池方面,聯盟的目標是在2026年將電池成本降低50%,到2028年降低65%。日產目前正在著手全固態(tài)電池的開發(fā),預計2028年量產上車,屆時基本可實現電動車和燃油車生產成本持平;通過擴建,聯盟力求2030年全球電池產能達到220GWh。

智能方面,雷諾將開發(fā)全新的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同時,聯盟將率先引入谷歌生態(tài)系統(tǒng);預計2025年前,推出首款完整的軟件定義車輛;到2026年,聯盟預計將有超過1000萬輛汽車在道路上行駛,包括配備自動駕駛系統(tǒng)的45款車型。

值得關注的是,聯盟2030愿景是繼兩年前“新中期事業(yè)規(guī)劃”后,雷諾-日產-三菱重塑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2020年5月,為擺脫戈恩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持續(xù)擴大的虧損并加強三家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聯盟發(fā)布了“引領者-伴隨者”的商業(yè)合作模式,讓聯盟獲得了進一步轉型的基礎。

基于結構性改革和產能規(guī)劃降低成本的新中期事業(yè)規(guī)劃,2021年上半年,雷諾扭虧為盈,獲得3.68億歐元凈利潤,營業(yè)利潤率達到2.8%,汽車業(yè)務自由現金流達到平衡;據雷諾此前的預測,2021年全年營業(yè)利潤率將和上半年持平,并將實現正向的汽車運營自由現金流。

日產方面,2021上半財年(2021年4月1日—2021年9月30日)財報顯示,日產汽車公司實現合并凈收入3.95萬億日元,同比增長854.3%;合并營業(yè)利潤1391億日元,同比增長297.9%;營業(yè)利潤率為3.5%,凈收益為1686億日元,同比增長498.6%。

基于經營業(yè)績的好轉,聯盟針對純電動車型和智能互聯移動出行業(yè)務,制定了2030共同發(fā)展路線圖,進行共同投資。

“三家公司制定了面向2030年的共同路線圖,針對未來的電驅化和互聯項目進行共同投資。此項投資是任何一家都無法單獨完成的。聯盟成員將一起為新的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做出改變,從而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甭撁酥飨尅ざ嗝啄峥恕な⒓{德(Jean-Dominique Senard)表示。

“引領者-伴隨者”模式打造智能差異化

2020年5月,為實現降本增效,聯盟在新中期事業(yè)規(guī)劃中正式確立了““引領者-伴隨者””商業(yè)模式,聯盟三方都各自側重于其核心區(qū)域,目標是成為該地區(qū)最具競爭力的公司之一,并成為其他兩家公司提高競爭力的標桿。

根據該模式,中國、北美和日本市場的標桿公司為日產;歐洲、俄羅斯、南美和北非市場的標桿公司為雷諾;東南亞和大洋洲市場的標桿公司則為三菱。

同時,三方將使用各自最具競爭力的配置來生產引領者車型和伴隨者車型,至2025年,聯盟中近50%的車型將遵循該“引領者-伴隨者”模式進行開發(fā)和生產。

在技術效率方面,聯盟的成員將繼續(xù)對現有資產進行利用,以確保每個成員公司繼續(xù)在平臺、動力總成和技術上共同分攤投資,聯盟成員的分工將從平臺和動力總成逐漸擴展到所有關鍵技術。

作為探索全新商業(yè)合作模式的一部分,聯盟認為,這些舉措將最大限度地分攤固定成本,并讓各成員資產得以充分利用,旨在加強三家公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聯盟預計在“引領者-伴隨者”模式下,成員生產的車型投資最高將節(jié)約40%。

在聯盟2030愿景中,這一模式得到繼續(xù)推進,聯盟成員已開發(fā)出“智能差異化”(smart differentiation)路線,即明確每款車型的通用性水平,對可組合的參數,如平臺、生產工廠、動力系統(tǒng)或車輛細分等進行整合,通過更加嚴格的設計和車身差異性,對車型差異化進行補充和強化。例如,C/D平臺將承擔聯盟三個品牌五款車型的生產(日產逍客和奇駿、三菱歐藍德、雷諾Austral和一款即將推出的七座SUV)。

為了強化這一進程,到2026年,聯盟成員公司間通用平臺的使用率將從目前的60%提升到80%以上,覆蓋90款車型。這將使得成員公司更加專注于滿足消費者需求,向核心市場導入最佳車型,利用更低的成本在整個聯盟內推動創(chuàng)新。

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三菱汽車公司將在歐洲市場導入兩款新車型,提升影響力,其中包括基于雷諾暢銷車型打造的全新ASX。

此外,智能、互聯的移動出行將成為聯盟加大共享創(chuàng)新力度的關鍵領域。通過共享平臺和電子設備,預計到2026年,聯盟旗下將有45款、超過1000萬輛車搭載自動駕駛輔助系統(tǒng),每年將有超過500萬聯盟云端系統(tǒng)交付使用,2500萬輛汽車接入聯盟云系統(tǒng)。

值得關注的是,在雷諾集團的引領下,聯盟正在開發(fā)通用集中式電氣與電子架構,它能將電子硬件和軟件應用程序整合在一起,以提供最大效益和最佳性能;聯盟將成為全球首個在量產車型中引入谷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廠家。

到2025年,聯盟將推出第一款完全由軟件定義的汽車,從而提高汽車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的空中下載(OTA)性能。

打造全球最大的純電動車型供應體系

據了解,在2030愿景發(fā)布之前,聯盟在電動化領域的投資超過100億歐元,在歐洲、日本、美國以及中國等核心市場的15家工廠為10款純電動車型生產零部件、電機和電池。目前,聯盟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已超過100萬臺,累計行駛里程高達300億公里。

未來五年,聯盟將在電動化領域投資230億歐元,獲得加速發(fā)展。同時計劃到2030年,推出35款全新純電動車型,90%的車型將基于五大通用純電動車型平臺生產,覆蓋核心區(qū)域的多數主要市場。

其中,CMF-A EV平臺將用于生產全新達契亞Spring;KEI-EV平臺系列(微型車)生產超緊湊純電動車型;LCV-EV平臺系列滿足專業(yè)消費者需求,用于生產雷諾Kangoo和日產Town Star車型;CMF-EV平臺作為全球靈活的純電動車型平臺,將用于生產日產全新純電動跨界SUV車型—日產Ariya,以及雷諾Megane E-Tech Electric。

而新一代純電動車型的基準平臺——CMF-EV平臺,搭載了全新高性能電機和超薄電池,旨在整合和優(yōu)化100%電動動力系統(tǒng)的全部特定元素。到2030年,將有超過15款車型基于CMF-EV平臺生產,年產能超過150萬臺。

此外,聯盟將于2024年推出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緊湊型純電動車型平臺——CMF-B EV平臺,該平臺新款電動車型由日產設計、雷諾研發(fā),在法國北部的雷諾電動汽車制造中心(ElectriCity)生產。

按照規(guī)劃,該平臺每年將生產25萬臺雷諾、Alpine以及日產品牌車輛,其中包括雷諾R5和日產新款緊湊型電動車。與現有雷諾ZOE相比,該平臺車型生產成本可降低33%,能耗減少10%以上。

在電動汽車核心部件之一的電池領域,聯盟三方還將計劃在電池等車輛關鍵部件上實現共用以降低生產成本,通過與共同的合作伙伴合作,實現電池真正的規(guī)?;涂少徯?,計劃到2026年,電池成本降低50%,在2028年降低65%。

在產能方面,三家車企還將共同投資擴大電池產能,計劃到2030年在法國、英國、中國和日本的電池總產能將達到220GWh,以滿足三家企業(yè)電動汽車的需求,其中包括雷諾和日產在核心市場選擇共同的電池供應商。

在技術方面,聯盟致力于在2028年中期實現全固態(tài)電池(ASSB)的量產,并將電池成本降至每千瓦時65美元,以實現純電動車型和燃油車型的成本平價,從而加速全球的電動化轉型。

同時,聯盟正在與戰(zhàn)略合作伙伴開展合作,為消費者提供道路公共充電方案。近日,聯盟旗下電動出行服務供應商Plug Surfing與Ionity公司達成了一項協議,將允許其客戶以優(yōu)惠的價格在歐洲享受Ionity公司提供的超快速充電網絡。